到底是谁的本职工作!家长不改作业还要写情况说明?
2020-11-05 14:24
来源: 澎湃新闻

到底是谁的本职工作!家长不改作业还要写情况说明?

人工智能朗读:

近日,一段网友“吐槽家长群”的视频引发全民热议。不少网友抱怨,自己平时工作繁忙,还要应付家长群中老师给家长布置的各种任务,压力太大。

11月4日,江西南昌的明女士向澎湃新闻爆料称,自己家小朋友的数学作业,老师要求让家长批改,不批改还需要向老师提供一份手写版本的情况说明。

↑明女士向澎湃新闻提供的一份她写给老师的情况说明 受访者供图

明女士叫苦,自己是单亲家庭,在外工作回到家中已经到十点多,再按照老师要求还要批改孩子作业,“自己身心俱疲、力不从心。”

对此,布置作业的数学老师回应称,平日老师工作量饱和,让家长改能提高效率,节省一些时间。

明女士告诉记者,孩子就读于南昌市某小学三年级。3日晚,她因没有给孩子批改数学作业,被老师要求提供一份情况说明。

这份情况说明中称,“很遗憾,我一直都没有很充裕的时间来教导我的孩子学习和作业……我们家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家庭,我一个人养育孩子可以说是又当爹又当妈……现在是晚上9:18,我还在厂里做事甚至晚饭还没有吃。昨天我也是做事到晚上将近12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……”

这份情况说明最后写道,“孩子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,学历也不高,所以也不会批改作业。这就是我昨天晚上没有批改作业的原因。请老师见谅,谢谢。”

3日,明女士孩子所在班级的数学老师杜强(化名)告诉记者,“老师不是不批改,而是二次批改,他们先批一次,我再批一次。”杜强称,手写说明也并非是强制要求。此前希望家长提供,是因为让家长告知家里存在的特殊情况,“如果提前跟我说了,也没关系。真的有特殊情况,我们老师来批改。”

杜强称,之所以让家长也批改学生作业,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,节省时间。“如果家长也参与批改,我可以用一堂课的时间批改作业,如果家长不批改,我要耗费两堂课的时间,我完全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情,有的时候忙的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。”

同日下午,该校另一位负责招生等相关事宜的周老师告诉记者,老师这样要求出发点肯定是为了家长多了解孩子,从孩子的学习情况考虑,“家长不批改作业,手写情况说明肯定是为了让家长更重视孩子的教育。”周老师表示,会将相关情况反馈给学校负责人,具体的需要校方调查核实。

此前安徽合肥、山西太原等地曾下发文件,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,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。

相关链接

家长崩溃退群!建“家长群”到底为了啥?

近日,“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”登上了微博热搜,江苏一位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:“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!”视频中这位家长称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、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,“教是我教,改是我改,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,到底谁辛苦?”家长群里出现的问题引发不少家长共鸣。

当今,辅导孩子作业已成为大多数家长的常态,“不写作业,母慈子孝;一写作业,鸡飞狗跳”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。


家长群为何成了压力群?

家长群原本是为了方便老师和家长间的沟通,但却渐渐变了味,如今的家长群已成为家长作业

今年国庆前夕,一位孩子的爸爸在家长会时突然情绪崩溃。由于他经常不回复家长群的消息,在被老师点名提醒后,突然失控。他边哭边解释,自己加班、开会又要盯着孩子,怎么看得过来……对于这位爸爸的情绪失控,家长纷纷表示:特别理解。“本来上班的压力就很大,还得盯着老师又发了什么通知。晚一点回复,就会被老师点名,每天下了班还要看着孩子做作业。有时候顾不过来,就被说不关心小孩,是挺委屈的。”

家长群其实只是服务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之一,并不是唯一有效的方式。家长和学校双方还是应该互相理解,教育永远离不开两者的紧密配合。好的教育需要家长和老师各司其职,老师的归老师,家长的归家长,专业的事还是要让专业的人来做,家长过度参与,以错位的责任“越俎代庖”,并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。

江西一所学校三年级的家长群中,老师甚至直接点名批评几名没给孩子批改作业的家长。

10月13日,浙江还有一所学校,为了迎接检查要进行大扫除,要求家长自愿参加打扫。一位家长因为没看到群通知,没有参加打扫,被老师要求面谈,并被指责不尊重集体和老师。

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案,还有不少家长反映,自己不光要打扫教室还要去学校食堂帮忙打饭。

同时,有些家长群已演变为“夸夸群”,为了替孩子在老师面前博得好印象,家长们开启称赞、感恩模式,群组内甚至会出现“争宠”、炫富、争吵、辱骂等行为。

家长群也是老师的压力群

事实上,老师的压力同样不小。本应是家校沟通桥梁的家长群,无形间成为“压力群”。不光家长抱怨,老师同样对家长群有诸多不满。有老师甚至感慨:自从进了微信群,每天都是家长会!

江西南昌市一所幼儿园的陈老师,每天花费精力最多的事情就是追着孩子们拍摄短视频。“从孩子进园到放学,从教室里到教室外,我几乎是跟踪拍摄,一天要在家长群发至少10个短视频,让家长们了解孩子的情况。”

北京一所中学的刘老师称,在班级家长群中,发一条学校通知,家长就“轰炸式”回复。因手机总有点不完的未读信息,刘老师感觉自己对手机产生了“恐惧”。

还原家长群“本来模样”

为了避免家长与老师的双重苦恼,不少地方的学校开始“自立规矩”。例如,班主任在群里规定,群内只发学校公告和班级通知,绝不就个别学生情况在群里做讨论。

大连一幼儿园更为明确,直接在家长群中设立9条规定。其中明确了老师和家庭沟通的时间,并特别说明,切忌在群中发送奉承拍马的内容。

10月26日,太原教育局出台《打麻将哪个软件好用_电子游戏APP下载-官网平台: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意见》。明确规定,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、打扫教室卫生、点赞转发各类信息。

《实施意见》共出台20条重点举措,从规范中小学生作业管理、推进课后托管服务、促进教师回归教书育人主业、推进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等工作上全面发力,切实减轻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,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。

原则上不得通过微信、QQ群布置学科作业,将记录作业的权利和能力还给学生,同时要将高质量、高效率完成作业作为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培养。

积极倡导学生身心健康优先于学业成绩的观念,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,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,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。

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。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布置学生难以完成,形似给学生布置,实则给家长布置的作业,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,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。小学所有年级均不得将小报、视频制作布置为家庭作业,确需由学生制作的小报应在学校由教师辅导完成。

各学校不得指派家长参加本该由师生完成的事宜,如打扫教室卫生、班级文化布置、装饰美化演出场所等。严禁要求家长点赞、投票、转发各类信息。

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,中小学校开展校内托管服务时间原则上由1小时延长至1.5小时,具体托管时间可由学校征求家长意见后自行确定,但最晚不得超过18:30。

对于这个通知,很多家长表示:早盼着这一天了……

但同时也有家长反对,认为不批改作业,怎么知道孩子学习差在哪?

综合资料来源:央视新闻网、江苏新闻

策划:肖刚

文字整理:刘婷、刘晓宇、郑晓鹏、陈苏雅

京报锐评:“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”?让家长群变味的其实是分数指挥棒

近日,江苏一名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:“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”。从视频内容来看,这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、辅导功课,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。视频结尾处,这名家长问道:教是我教,改是我改,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,到底谁辛苦?看到这一幕,大量家长留言,认为替自己说出了不敢说的话,也有人善意提醒这名“胆大包天”的家长:你是痛快了,你的孩子在学校怎么办?

并非怀疑老师的认真负责,也不能指责老师的要求高,更不能否定让家长参与的方法,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家长群,的确沦为视频中家长痛斥的样子,成为家长的“作业群”。说实话,估计很多老师也觉得冤枉,因为这都是为了学生好,甚至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。在一浪接着一浪的减负呼声下,学校和老师已经不敢再留大量作业,而家长又迫切希望孩子能接受打麻将哪个软件好用_电子游戏APP下载-官网平台:的教育以便考出好成绩;再加上严苛的舆论压力,又让老师不敢动用好不容易争取来的“惩戒权”,减负与成绩矛盾相互交织,剪不断理还乱。怎么办?只能让家长承担起过多的责任。

家长过分参与,压力自然增大,家长群也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压力群”。为了你们的孩子,老师们师出有名、理直气壮;为了自己的孩子,家长们忍气吞声、委曲求全。今年国庆前夕,一名孩子的爸爸因经常不回复家长群的消息,在家长会上被老师点名提醒后,觉得非常委屈,竟然情绪崩溃,失声痛哭;10月13日,浙江一所学校要求家长自愿参加校园大扫除,一名家长因没看到群通知,未能打扫,被指责不尊重集体和老师,竟被要求面谈;山西太原教育局日前出台的《打麻将哪个软件好用_电子游戏APP下载-官网平台: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意见》之所以备受关注,正是因为它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、打扫教室卫生、点赞转发各类信息。

其实,比带给家长压力更值得关注的,是家长群里的价值观扭曲。教育不只是知识,更是为了做人,老师要为人师表,家长要甘作表率。但很多家长群里充斥的,是虚伪的客套、违心的点赞、错位的安排,甚至联袂作弊……告诉孩子不能说假话、不能做违心事,不能表里不一,老师和家长却在家长群照做不误。一个家长群就是一面镜子,能照出社会和人性的复杂,也照出了当前的教育生态。

表现在群里,根子在现实。家长群暴露出的问题,并非个别学校和老师有,而是具有普遍性,涉及当前教育大环境。当分数和升学还是说一不二的指挥棒,当把每一个孩子都当全才去培养,当难以抵御社会上贩卖的各种教育理念的裹挟,特别是当老师的要求与家长的希望不在一条线上,类似家长群里的这些问题,估计会长期存在。

压垮成年人,只需一个家长群;但培养未成年人,不止需要一个家长群,起码不需要畸形变异的家长群。(北京晚报记者 贾亮)


[编辑:郑晓鹏]